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请增兵粮图 其二 北魏 · 邢峦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三
邓艾、钟会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蜀,所以然者,斗实力故也。
况臣才绝古人,智勇又阙,复何宜请二万之众而希平
所以敢者,正以得据要险,士民慕义,此往则易,彼来则难,任力而行,理有可克。
王足前进,已逼涪城,脱得涪城,则益州便是成擒之物,但得之有早晚耳。
梓潼已附,民户数万,朝廷岂得不守之也?
若守也,直保境之兵,则已一万,臣今请二万五千,所增无几。
剑阁天险,古来所称,张载《铭》云:「世乱则逆,世清斯顺」。
此之一言,良可惜矣。
臣诚知征戎危事,不易可为,自军度剑阁以来,鬓发中白,忧虑战惧,宁可一日为心。
所以勉强者,既得此地而自退不守,恐辜先皇之恩遇,负陛下之爵禄,是以孜孜,频有陈请。
且臣之意算,正欲先图涪城,以渐而进。
若克涪城,便是中分益州之地,断水陆之冲,彼外无援军,孤城自守,复何能持久哉!
臣今欲使军军相次,声势连接,先作万全之计,然后图彼,得之则大克,不得则自全。
巴西南郑,相离一千四百,去州迢递,恒多生动。
昔在南之日,以其统绾势难,故增立巴州,镇静夷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罢。
彼土民望,严、蒲、何、杨,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但以去州既远,不能仕进,至于州,无由厕迹。
巴境民豪,便是无梁州之分,是目郁怏,多生动静。
比建议之始,严玄思自号巴州刺史,克城以来,仍使行事。
巴西广褒一千,户馀四万,若彼立州,镇摄华獠,则大帖民情。
垫江已还,不复劳征,自为国有(《魏书·邢峦传》。又表,世宗不从。)
北方童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陌韵
南史曰:梁武帝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引北方童谣云云。帝发淮阳户丁及战士二十万筑之。以康绚督其事。南起浮山。北抵巉石。堰成。长九里。高二十丈。夹堤并树杞。军人安堵其上。魏军竟溃而归。水之所及。方数百里。寿阳城戍。稍徙顿八公山
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
潼沱为激沟,并灌钜野(○梁书康绚传。南史康绚传。《御览》七十三引梁典。《御览》三百二十一。《诗纪》九十七。)
甄萱来奔于高丽 明 · 金时习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十一
厥初欲鸱张,其终戢鳞翮。
祸自起萧墙,奔我锦城域。
謇謇庾将军高丽真羽翼。
率萱泛海投,丽王赐食邑
始云王足下,卒称甄臣妾。
哀鸣惩我怼,声罪整兵卒。
伏刃无其辞,遂平百济国。
郭子仪中书令李光弼侍中 盛唐 · 肃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二
朕闻古之哲王。
成功立极。
莫不旁求贤佐。
用康帝道。
由是轩登风力。
所以戡乱保邦。
汉用萧曹。
所以勤王足国。
故能上扶王室。
下济苍生。
为社稷之宝臣。
帝王之大业。
丕膺鼎位。
实属斯人。
司徒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方节度使上柱国代国公子仪
道备文武。
衷怀忠亮。
表宏才而应运。
申茂绩而经邦。
司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河东节度使上柱国蓟国公光弼
业盛。
勋贤。
材优将相
蕴权谋而制敌。
励诚节以匡时。
往属凶丑乱常。
云雷经始。
咸能外持戎律。
内翊皇图。
披荆棘而有功。
历险艰而无易。
或分麾东讨。
扫昏祲于两都。
或仗节北临。
备长城于万里。
并以扫清寇孽。
任切股肱。
永惟缔构之勋。
久著山河之誓。
今残妖伫剪。
介士犹虞。
将终九伐之功。
实藉二南之力。
是用增其秩序。
宠以枢衡。
宜正位于台司
俾克宣于嘉绩。
子仪中书令
光弼侍中
清江纪水 其四 清 · 王昙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五
莫把天心看渺茫,台城有意饿萧皇(淮堰之筑,梁武帝误听降人王足之谋,灌魏军寿阳三百馀里,后又不修,以致三百里鱼龙万怪,毒害生灵,何啻万万。)
既凭一梦收侯景,何忍三军灌寿阳
是堰安危梁武帝,此湖功罪靳文襄
分明要借清黄会,岂有清河长借黄。
杂说(一○)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演山集》卷五六
「不得而非其上者」,无命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无义也。
齐宣王孟子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之曰:「有。
人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孟子非王之独乐,示吾非为乎不得,而非之也,非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王之道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以不求之而已。
乐以天下,而民与之偕生;
忧以天下,而民与之偕死。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神无方,《易》无体,一阴一阳谓之道。
圣人以道体常,以神、《易》尽变,言道在神、《易》之后者,以其摄用欤?
庄、老之言道也,合神与《易》而言之,似惑其说。
此后之学者,所以犹新生之犊,猖狂而趋,未知其所定止也。
象之所可及者,圣人能范之;
数之所能穷者,圣人能围之。
天地之化,在乎象数之中者也,过则绝物。
惟其不过,此所以曲成万物。
物也,天地也,鬼神也,通乎一气。
物者气之聚,鬼神者气之散。
道之用,幽为鬼神,显为物,大为天地。
天地万物,未尝相离也,鬼神其能离天地乎?
是故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幽不违乎鬼神,大不违乎天地,此智所以周万物。
物生则魂藏,魂游则物变。
盖惟精气散而弗聚,无所管摄,此魂所以游。
继之者善而道有用,成之者性而道有体。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以其成之者性。
乐之从也宏人,为广博;
乐之纯也移人,为易良。
得《诗》之情则温柔,得《诗》之性则敦厚。
吾无为也,有为者理而已矣。
是故时不劳其事,事不劳其形,形不劳其生。
众人万物役之,贤人五行役之。
世人为物逆旅,物为圣人逆旅。
万物为道一偏,众人为万物一偏。
任理而得利,天之利也;
行义而得利,人之利也。
此其所以和同天人之际。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之动也,遣之有志焉。
之为虚空,之为澄彻,以至乎无遣,然后善之。
所学至于穷理则绝之,所得至于尽性则壹之。
精者天德之至也,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精之至也。
与仁同功者,或利而行之,或畏罪而行之。
其情不同,则同功者非诚仁也,其仁未可知也。
与仁同过者,利仁者惧其有害焉,吾知其不能也;
强仁者惧其有刑焉,吾知其不能也。
则同过者诚仁矣,其仁可知也。
与仁同过者,其周公欤,一人而已!
宽柔以教,不偏于强;
不报无道,不偏于弱。
故中立而不倚。
圣人不生亦不死,故其生曰神,其死亦曰神。
圣人之道,视之弗见,听之弗闻,故圣人曰盛德,鬼神亦曰盛德。
雨露既濡,万物感阳以生;
霜露既降,则万物感阴以死。
万物以生之时,君子不忍致死于其亲,且谓其与万物而来矣,故乐以迎之;
万物以死之时,君子不敢致生于其亲,且谓其与万物而往矣,故哀以送之。
孝子之祭,有送往之哀而不及乐,是谓弗仁;
有迎来之乐而不及哀,是谓弗智。
万物出于一,入于一。
出入之中,坤元用六以成之,乾元用九以终之。
非特终之也,又使复出于一。
壮者不则之以老,老者不则之以死。
天地之道,岂能无穷哉?
则者天理以为约者也。
六功之臣,约在宗彝,记在简策,先王以为未足也,铭书于大常。
颁赏于乡,锡燕于堂,先王以为未足也,祭于大烝。
盖谓无王之道也,无以辟四方;
无国之体也,无以容万民。
无民无与守邦,无事无与应物,无治无以兴利,无战无以戡乱。
予有臣焉,由国功而充之,上达于王,则使民迁善远罪,而莫知为之者,于是乎勋立;
由国功而推之,下达于民,则通其变,使民不倦,于是乎庸立。
勋、庸,功之大者,上之于王则通乎神,下之于民则通乎义,不可以有加焉。
劳之为功,内则劳心以应事,外则劳力以集事。
辟草莱,任土地,有能于力而已,未必劳心;
多算胜,少算负,有数于心而已,未必劳力。
使王足以有临,使国足以有容,民与守,事与应,治与富,战与安,则予荅臣何敢略哉!
论撰其功,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然后尽其心焉。
大常之用,王属天下而役之,天下视王而从之者也。
属天下而役之,天下视王而从之,在乎法天而体道。
日月为常,法天而体道者也。
以祀也,则以天道交之;
以讨也,则以天道正之
以朝诸侯也,则以天道临之;
纪成绩也,则以天道明之;
以教治兵也,则以天道威之。
然而大常之于六功,不然而已,当其天下视而从之,六功在其上焉,孰不知吾臣之有才,吾臣之有德,以至于是哉?
此固先王之意也。
春享主于祠,夏享主于礿,有物存焉,未足以言物也。
于秋享,则尝物而已。
至冬而大进,内尽志矣,外尽物矣,此烝所以为大焉。
然而冬享则谓之大烝,其犹冬教则言大阅欤!
先王谓以六功配四时之享,则失之太数;
配三年之禘,则失之太疏。
祭于大烝,其节不疏,其仪不略,报功之至也。
显明之中,使与日月齐光,与人知之;
幽暗之中,使与先王偕荣,与神知之,顾不盛欤!
以劳定国,国功也;
法施于民,民功也;
以死勤事,事功也。
能植百谷,治功存焉;
能捍大患,战功存焉。
周公之功,非群臣所能为,故特赐之以重祭;
周公之功,非万世所能废,故特祀之以大禘。
一烝之报,未之尽也。
商周之王,尝称其前人与我先王胥及逸勤,服劳王室。
其见铭书者以励其后,则曰「厥有成绩,纪于大常」,「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
其言从享者以励其后,则曰:「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然则六功之后,有能出力以就功名,以卫王室,兹实有激焉。
梁之修之、唐之韦挺,见祫于十月,遂以大烝附会于五载。
四时之享,三年之禘,皆弗与焉,自是功臣之食疏矣。
唐配于祫,其疏之也无恩;
汉坐于庭,其轻之也无礼。
王俟民而尊,国俟民而固,事俟民而立,治俟民而成,战俟民而克。
六功之建,所归不同,而民实有力焉。
然则凡颁赏地,安可取其中上之地,而厉民以瘠恶哉?
是故上地食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
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则以任民。
下地食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可以赏功。
近郊,圭田在焉;
远郊二十而三,赏田在焉;
甸稍县都无过十二,采地在焉。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则卿以下食其半矣。
士有士田矣,又有稍食;
卿以下有采地矣,又有圭田,则亦何事于赏地哉?
先王以为不赏无以进功,则三之一食得于常禄之外,何歉于下地哉?
然而三等之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赏地之赋二十而三,不亦异乎?
盖颁于六功,则赋自六功而上矣,非八家所助焉。
先王以德报之,则有三之一食;
以义取之,则有二十而三之税。
地之所受已次乎中等之家,国之所取已重乎近郊之税,可以已矣,则夫加田无国正也,不亦宜乎?
征之正之,归诸受田之家而已,加田无国正也。
不为过优,以其有三之一食;
不为过薄,以其有圭田采邑。
五等之封,或食者半,或食者三之一,或四之一。
其不食者,山川之馀,则食附庸焉。
然而赏地三之一食,则以美恶之地而差之。
封建之地,其食之者三之一,则以尊卑之爵、多寡之禄差之。
王赏六功之臣,则内有六乡之地;
禄五等之君,则外有三等之土。
其地与民足以共贡赋,备役作。
宾客祭祀之用,称其作德而已。
是故王朝之臣,列土之君,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去骄以恭,去侈以俭,无以徼幸作伪而为淫恣者,先王之不亦仁乎!
汉兴初定,高祖论功行赏,裂土而与之镇服新造之天下,以功而侯,百有馀人,王者八国。
其始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及其民归户息,大侯或至四万户者,小者倍焉,汉莫之制。
子孙骄佚淫嬖,大者不庭,小者不轨,其实资之。
齐兼五侯之地,鲁、卫之封各四百里。
自非太公之功,鲁、卫之亲,且有盛德,不以赐焉。
然而周之制内则有六乡之地以进六功,外有三等之土以封四国,安得而不议哉?
疠疾之作,或感四时之邪气,或自养之失。
《素问》曰:「伤暑,其病在,为痎疟;
伤湿,其病在,为咳嗽。
此自养之失」。
《月令》曰:「孟秋行夏令,则民多疟疾」。
此感四时之邪气。
先王之于时气,不能使之无邪,而有以裁成之;
不能使万民无疠疾,而有以养之。
疾疡之医,所以养万民之疾。
为之礼义之政,所以裁成其时气。
而又为之膳膏齐和,使尝放焉,所以维持其五脏六腑,仁民之政也。
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疾医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𤺄疡溃疡,内作之疾也;
金疡折疡,外作之疾也。
古之治病,移精变气,祝由而已。
移精变气,自内治之,故不假毒药;
祝由,自外治之,故不假针砭。
后世淳朴散坏,易为邪气所乘,是故先王养之治之备矣。
以神治之,则有祝由;
以物治之,则有毒药;
以人治之,则有针砭。
按蹻愚众之流,贼天理,穷人欲,而有是疾焉,恃祝以去之则妄矣。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恃祝以去之,拘于鬼神者也。
取民有义而接我无礼,以其所取有义而受之,则失己于茍矣,是可以豕交者也,且自辱焉;
取民无义而接我有礼,以其所取无义而却之,则失己于介矣,是蚓而后充其操者也,且伤人焉。
圣人之于诸侯也,恕其取民之无义,取其接我之有礼,交我之有道,弗却而受之,不失己于茍,亦不失己于介,不侮人,亦不自辱。
诸侯取其所有而过者也,盗则取非其所有而已。
接我以礼,交我以道,犹弗受之,受之适足以自污,却之不足以侮人。
然而万章引诸侯之不义而与盗者比,不亦甚乎!
似丧其偶,故能无对;
有偶,而物我辨矣。
然而有齐物之道者,不必丧其偶而后能齐之,似丧其偶而已。
有偶而能齐之,真齐物者也。
如槁木则忘形,如死灰则忘心。
有心故有形,有形故有我,有我故有物。
物我两立,而是非好恶不可以胜计也,齐物之道丧矣。
心如死灰子綦所以丧形;
形如槁木,子綦所以丧我。
我且丧矣,而彼乌能以长短小大计我哉?
道与我,相为得丧者也。
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似污,其形之不齐也;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号者,宎者咬者,其声之不齐也。
若之何齐之哉?
勿观其形,勿观其声,而求其役此者,则齐之耳。
形役于声,声役于风,风出于大块之噫气。
大块以其常无也,故能役气而作其声;
气以其常虚也,故能役形而受其声。
自气而观之,众形众声之不齐也,且可以为一,况其噫气者邪!
齐物者毋以形累心之虚,毋以我累道之无。
自道而观之,万物一府矣,何大何小,何是何非!
大木百围之穴窍,以风而虚,以风而满,以风而鸣,以风而嘿。
而风以大块而济,以大块而起。
风能役乎众窍者也,声之动静且不能自有之,况众窍之虚实乎?
犹有待乎风,则累于形者,其去道远矣。
为大块者,无实无虚,以其无形;
无鸣无嘿,以其无声,故能役气而感其形。
浮山堰赋(并引)1069年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二、《淮海集》卷一、《方舆胜览》卷四七、《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一六、《记纂渊海》卷七、嘉靖《寿州志》卷八、《历代赋汇》卷二九、康熙《凤阳县志》卷三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三七、嘉庆《怀远县志》卷一○、光绪《五河县志》卷一七、光绪《凤阳县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梁武帝天监十三年,用魏降人王足计,欲以淮水寿阳,乃假太子右卫康绚节督卒二十万,作浮山堰于钟离,而淮流湍驶漂疾,将合复溃。
或曰:「淮有蛟龙,喜乘风雨坏岸,其性恶铁」。
绚以为然,乃引东西冶铁器数千万斤,益以薪石沉之,犹踰年乃合。
堰袤九里,水逆淮而上,所蒙被甚广。
魏人患之,果徙寿阳戍顿八公山,馀民分就冈垄。
未几淮暴涨,堰坏,奔于海,有声如雷,水之怪祅蔽流而下,死者数十万人。
初,镇星犯天江,而堰实退舍而坏。
呜呼,异哉!
感而作《浮山堰赋》,其词曰:
繄四渎之并酾兮,实脉络于坤灵。
惟长淮之湠漫兮,自桐柏而发源。
贯江河以下骛兮,拉泗、沂而左奔。
走狞雷以赴海兮,驾扶摇而薄山。
固元气之宣节兮,熄众兆之灾患。
粤萧梁之服命兮,抗北魏以争衡。
信降虏之诡计兮,阻汤汤而倒征。
依两崖以受土兮,羌合脊于中央。
甾石之不足兮,又沈铁以厌不祥。
九里以中峙兮,截万派之奔茫。
大堤矻乎如墉兮,杞柳菀其成行。
展源深而支永兮,虽暂否而必通。
倏鲸吼以奔溃兮,与苍苍而俱东。
若燃犀之照渚兮,旅百怪而争遒。
𩣡马怒而嘘蹀兮,虎蛟咆而相纠。
哀死者之数万兮,孤魂逝其焉游?
背自然以司凿兮,固神禹之所恶。
世苟近以昧远兮,或不改其此度。
螳螂怒臂以当车兮,精卫衔石而填海。
憯梁人之不思兮,卒取非于异代。
岂方迫于寻引兮,不遑议夫无穷?
将奸臣取容以幸入兮,公相援而欺蒙?
抑五材囚壮之有数兮,特假手于憧憧?
系曰:敦阜寇冥大川屯,精气扶舆变乾文。
运徒力顿漂无垠,潮波复故弥亿年。
海子桥大风即事一首韩彦王宗礼王足不良于行故诗中及之) 明 · 童冀
海子桥西风大作,扑面惊砂似飞雹。
蹇驴局促驱不前,仆夫睢盱行屡却。
傍人指点笑相语,谁遣先生此行乐。
韩公半醉纱帽偏,童子竦立高吟肩。
惟有王郎跛能履,拄杖落手心茫然。
君平杖头无酒钱,羊市街西寻郑虔
从此避风如避箭,闭门经月不相见。
剥啄移时始启关,旋吸清泉沃尘面。
墙头浊醪如井泉,沈醉不虞归路远。
城南招提老赞公,三日不见心忡忡。
回鞭便欲造虚白,惊见斜阳天际红。
归来独坐增永慨,三复平生康节戒。
青灯永夜长自怜,白首相随惟影在。
故山万里孤云飞,一身憔悴谁复知。
从今风雨閒柴扉,养取病鹤江南归。
荣王从式墓志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南阳集》卷二九、民国《巩县志》卷二三
王讳从式字智□,今皇帝之从伯父也。
太祖孝明皇后生楚康惠王德芳康惠王昭信军节度使侍中英国公惟宪,王即英国公之第二子也。
天禧三年始赐名,授右侍禁
四迁至东八作副使
景祐二年,换左千牛卫大将军
庆历四年,兼彭州刺史,稍迁右屯卫大将军台州团练使
嘉祐五年,领蕲州防禦使
英宗即位,正授磁州防禦使
兄从古薨,袭封舒国公,进泾州观察使
上即位之明年,以王太祖之系,属近且尊,超拜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封安定郡王
王足疾不能朝,有诏即其家拜之。
王素性忠义,自以宗室之老,蒙国厚恩,病无以报,慨然恨叹,见于辞色。
后三年,制授保康军节度使。
其年十一月,病亟,上遣中贵人挟太医诊视。
王一旦尽出玩好物,会宗族散之,曰:「吾必不起矣」!
后数日而薨,时熙宁四年十二月八日也,年六十有五。
上闻震悼,为辍视朝,即日临奠,追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荣王,命右正言知制诰曾布、入内都知张茂则监护丧事。
五年五月二十三日葬于南永安县
王仪状秀整,幼敏悟,于经史汎为疏通,喜赋诗,尤精于笔翰,得虞世南之法为多。
仁宗宴宗室于太清楼,出祼玉诗题使赋之,王立成,仁宗大加赏。
元昊叛,西鄙骚动,王抗疏愿身临阵,操戈讨贼,仁宗壮之,而不许也。
居母夫人某忧,未尝饮酒茹荤,惟日诵佛书,资冥福。
俭约,居室服用不华侈。
历事四朝,踰五十年,非有疾未尝废朝。
尝谓其族人曰:「若等既不任事,惟朝谒为奉上之礼,尚可以少懈耶」?
临终,又戒其子弟以向学,诸族雍睦。
呜呼!
可谓贤王也已。
夫人高氏,西头供奉曰习之女,封高平郡君,有贤行。
子男三人。
长世谟,右骁卫大将军窦州刺史,早卒,追赠随州观察使、汉东侯;
次世采,羽林右军大将军茂州团练使
次世恩,右武卫大将军梅州刺史
孙男十六人。
令磋,右监门卫大将军
祛、令觌、令驹,右千牛卫将军
令昼、令岳、令璋、令术、令,率府率
令瓈,右班殿直
五人未赐名。
曾孙一人,子礼,尚幼。
孙女三人。
西头供奉官王瑞卿、右班殿直张□□、高师言,其婿也。
曾孙女十二人,元孙女一人,皆幼。
铭曰:
赫赫大祖,仁育万方。
庆流本支,或公或王。
王维曾孙,忠厚质良。
文史之游,法度是将。
熙宁之元,特见表扬。
尊爵重镇,即授于王。
扶疾祗命,慨然自伤。
怀忠思奋,言出涕滂。
有力不效,以讫云亡。
宸衷震悼,赙恤加常。
爰诏侍臣,俾识厥藏。
巍然令名,愈久益光。